bob真人它从贾湖骨笛、后母戊大方鼎、汉之舞乐俑等工艺艺术,讲到《韩熙载夜宴图》《千里江山图》《富春山居图》等人文书画艺术……
全书共12章,内容涉及的时间跨度,上启初民时代下至明清,选取不同时期的工艺品、艺术品200余件,件件皆是“时代的象征”。
本书作者翟进,是电子工程学硕士,属于较早的一批中国集成电路产业的工作者,曾参与诸多国家重点芯片工程。他也曾负责博物馆等文化项目的策划、运营。
他将尝试从诗性与哲学的“美的联结”出发,对艺术品进行解读,探索中国古代艺术及其背后的时代精神与象征。
书中注释部分与正文部分,分列左右两侧bob真人,一一呼应,同样成为本书的重要组成部分,或者说,是对正文的延展。
摄影师是微博拥有近400万粉丝的博物馆摄影师“动脉影”,用他的话说,“我也就是一个普通的游客”。
从单件艺术品到时代精神,再到一条连贯的中国古代艺术发展脉络,作者与摄影师,将带我们一次感受跨越千年的中国文脉。
无论从哪一个角度看,这都是一本与众不同的艺术史,带着这份好奇,我们对作者以及摄影师进行了采访,听他们讲述这本书背后的故事。
作为较早参与中国集成电路产业的工作者,我曾经参与过国家一些芯片重点工程;也曾经担任文化策划工作,主要负责博物馆等文化项目的策划、设计及运营工作。
我觉得理科生有一种深沉的孤独,在我们的世界里,常常和外界交流的就是数字与标准,所以,我们会有一种与人、与自然联结的强烈渴望;同时,我也一直认为理科生有一种把握微妙的平衡的能力,这在我曾经参与过的模拟电路设计、版图设计与代码设计中都有类似细腻的和谐与平衡感,但是这其实往往都是在心里无以言表的小小的满足;另外,在数字的世界,其实也有着与现实世界相关联的一切,只不过那个世界的表达,有着另一种不同的诗意。
作为70年代生人,我们都经历过一个全面学习西方的时代,无论哲学、音乐、绘画、文学等等都是西方的,然而在无数痛苦的摸索与碰撞之后,最终结果只是造成了文化的自卑。更糟糕的是在个人困境之时,也无法得到生命的慰藉与生命的安顿。那段时间,我开始走出自己封闭的世界,进入祖国的山水,思考中国人安身立命之所在。
我记得很清楚,在福建时与陈仁毅先生的一次对话,他提到建立自己的文化高度,才能去与世界进行对话。也正是那一个时刻的触动,开始了我全新的思考,以一种“自立吾理”的心态去重新看待自己的生命与世界,我觉得那是我写作这本书的一个发端。
这本书有一个二元的结构,天真,在我看来,是人本真之心、赤子之心,这有着道家的感觉;自由,在我看是人生的追求,是一种生命极致的体验,这有着儒家的感觉。
这可能会有一点难以理解,我稍作解释。北岛曾有一首名为《自由》的诗,“飘,撕碎的纸屑。”这就是有一种强烈的西方感,没有束缚,不断寻找生存的边界。
但是,中华文化中,程颢有一首诗:“中心如自固,外物岂能迁。”这就是一种典型的东方式的自由,这种自由有着深深扎根大地的感觉,根越深,内心越坚定,就越不会被外物所动摇。当你真正到达自由之时,枷锁也将如衣服一样轻盈。
我以为在面临时代困境之时,真正的哲学总是重新建立着人与人、人与自然的秩序,而最优秀的艺术,也同时在新的边界两端建立起温暖的联结。
词条式的写作,在中国古代的文本中其实是非常多的,它相对自由,能在相对短的文字中,直指人心地把一件事情讲清楚。对于阅读者来说,随意翻开书本,就能很容易沉浸进去,形成阅读的快感与轻松。
当然,其实我对每一篇章中的“词条”也是经过设计的,例如对时代总的历史讲述、哲学概述、时代问题、艺术应对等等,都是全面希望能够在较为简洁的结构中得到系统的阐释。
这里要感谢责编邹湘侨老师,他在拿到书稿之后,强烈要求我把那些曾经做过的工作,还有正文背后的东西全都讲出来,于是,便形成了目前这样一种阅读结构。
如果大家希望速览中国古代艺术,建立一个快速的脉络,可以快速阅读正文,这有助于在最快时间形成了一棵树的主要枝干,进而,可以再重新去读注释或者随意就兴趣所在去看注释,也是能有一些新的感受与启发。
这是一个中华文化需要自立吾理的时代,需要重新发现自己文化向心力的时代,建立自己的文化高度与世界进行对话,我会希望这本书能为人们带来一点启发;
其次,我觉得文明的前进伴随着人生越来越孤独,这是每一个时代都会遇到的,至今尤是,这种孤独持续撕裂着文明中的每个人,如何面对人生,如果我们不断回望,我想我们可以找到自己文化的答案,智者先贤,他们一直在那里,从未走远;
第三,在面对科技时代大变局之时,作为唯一留存的古代文明,我们有着“最古老的智慧”bob真人,有着从走出自然进而创立文明的经验与方,我也希望,这本书能为大家带来对于未来的启示。
最早开始做博物馆摄影,是2012年去西安的时候,那边有很多我想逛的博物馆,当时就觉得里面的文物特别好看,就从那个时候开始拍的。
也会像追星一样去追某一件文物,比方说这一件文物,听说在某个馆里面展出了,然后就会专门过去看,像去追那些开演唱会的明星一样。
(博物馆摄影) 我觉得有趣的地方在于,因为里面的灯光等等都是定死的,所以可以算作是一个“命题作文”bob真人。
然后在这个框架之内,去思考“怎样做能有一些好的角度”和“怎样呈现文物的美感”,我觉得这些 比较有意思。
在面对一件陌生的文物时, 可以多看一下它有没有哪个细节特别地打动人,或者有没有哪一个线条,或者是哪一个点能够特别的打动你。
拍照的话,最大的建议可能就是大家要慢下来,慢慢地去看,然后慢慢地去想我要怎么拍,不要太快了,也不要给自己很多的压力。
比如说我今天一定要看完1234567个展览。你抱着这样的心态的话,就很难拍出好看的照片,如果把自己的目标定的“慢一些”的话,就会有更多的时间来思考,大概就是这样。